本报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呼吸疾病,但总体来看,这两种疾病的大众知晓率和认知度还比较落后。关口前移、早期筛查是提高呼吸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10月12日,在首届中国呼吸健康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慢阻肺和肺癌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及时做一些检查,如肺功能检测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早发现
把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
对于慢阻肺,人们一般什么时候才关注呢?就是已经出现症状,比如走路气喘、晚上咳痰不止。钟南山提醒:“到这个阶段,实际上肺功能已损害50%左右甚至更多,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钟南山建议,基层医生要在常规检查中加入肺功能检测,以便更早地发现潜在的肺部疾病,尤其是慢阻肺、肺癌,进行早期干预,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早筛查
人工智能助力肺癌防治
钟南山指出,中国肺癌的死亡率远高于其他肿瘤,关口前移、早期筛查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关键。“近年来,研究团队开展肺癌筛查项目,利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通过深度学习大量小结节病人的CT资料,AI技术能够分析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等特征,从而帮助预测肺癌的可能性。”钟南山指出,我国对于肺癌、慢阻肺的创新治疗技术领先世界,早期肺癌通过无管技术治疗,一般术后1-3天就能出院。(刘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