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培远
随着气温下降,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哪些人群在秋冬季节更容易受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做好日常保健?11月2日,记者采访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学部主任张金盈。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吸烟人群和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更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这些人在秋冬季节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张金盈提醒,“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头晕、气喘和下巴、左臂疼痛或者不典型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信号。”
张金盈解释,低温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液循环减慢,加上寒冷天气人们的活动量减少,使得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此外,身体会通过消耗更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而这一过程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可能引发急性病症,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张金盈提醒,天气寒冷,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注重保暖。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并导致血压升高,对心脏构成压力,所以保暖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的首要任务。有晨练习惯的中老年人,建议等到气温稍高时再出门。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若气温太低,可选择室内运动,避免因寒冷导致健康问题。
健康饮食。秋冬进补是传统,但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进食高脂高热量的食物,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质如鱼肉和豆类,保持血糖和血脂相对稳定。
监测血压与定时服药。高血压患者冬季尤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建议定期监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血压平稳。
良好作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等。
稳定情绪。冬季白昼短、夜晚长,容易让人产生低落或焦虑情绪,从而影响血压和心率,患者需注意情绪管理,避免激动,听音乐、散步、与家人交流都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张金盈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科技创新计划杰出人才,国内知名专家,现任河南省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心脏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心血管代谢联盟主席。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主持完成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