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优+生态美”支撑“西峡实践”坚持农民参与激发内生动力“西峡经验”具有理论价值方法论是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根本所在内生发展与外生发展有机结合让“千万工程”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西峡经验”为全省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59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11

坚持农民参与激发内生动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承伟

“千万工程”经验经过21年的实践,成为治理农村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样板。但是,这样一个经验、这样一个样板,如何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需要进一步挖掘普遍性、共同性的规律。因此,总结西峡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做法,是一种有益的、促进共赢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足全国看西峡,有几个方面值得认真去总结和学习借鉴。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从乡村全面振兴而言,要系统化的设计、系统化的推进,构建立体式的机制、体制、方法,才能够真正把“千万工程”经验学到、用好。二是坚持立足当前、面向长远。都说久久为功,实际上久久为功的另一个解释是立足当前、面向长远,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共识,并通过规划来固化。如果做不到久久为功,“千万工程”经验是很难学到的。三是坚持小切口切入,大战略布局。西峡的经验,注重小切口切入、大战略布局。大战略布局是指,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在县乡村一体化的布局上去推进。同时,注重小切口切入,让群众对成果可感可及。四是坚持由点及面、带动全局。五是坚持农民全过程参与、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这是“千万工程”经验的一个核心,它既是机制也是理念。对于如何实现,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是西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六是坚持发挥特色优势,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在产业发展上,注重做好“土特产”文章、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了“菌果药旅”四大产业的发展壮大。七是坚持因地制宜、县乡村一体化布局。八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对于“西峡实践”或者说“西峡模式”的总结,有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入总结。要把西峡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做法,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中去进一步提升,因为最终是服务于整个河南省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全国的现代化建设,西峡县的探索实际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二是在“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基础上,加上四个字“共同富裕”。前面三个,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是方法也是形式,最终要落脚在“共同富裕”上。三是齐心协力推动“西峡经验”的总结成果转化。充分运用好这些成果,促进县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更好地支撑县域的现代化建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