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组织与制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红志
我主要谈几点想法,就是对西峡县片区联动、组团式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模式的认识。
西峡县片区化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是立足于其县情、农情所开展的实践探索和创新。西峡是一个山区县,幅员辽阔,山水资源丰富,有发展乡村土特产的资源禀赋。同时西峡县人口规模小,村庄规模小,外出务工人口多,城镇化率接近70%。根据这样的情况,以村为单元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西峡以片区化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突破了以往以行政村为单位、以“一村一品”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利于破解单个行政村发展产业所面临的土地、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乡村产业,从而形成品牌和市场竞争力,这种做法符合乡村产业发展规律。
西峡县片区化和联动式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模式也是西峡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体现。在起始阶段,“千万工程”也是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来发展和演变为多村之间共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共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再到后来进一步发展和演变为共同发展乡村产业,形成产业集中和聚集。西峡县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建设的实践,是“千万工程”经验在西峡县的具体运用。
西峡县片区联动和组团式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模式,是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但是这种模式的有效推进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关键是要处理好片区内不同乡镇、不同村庄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引领和服务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之间的关系。
目前,西峡县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看,应该进一步深化探索片区内多个村庄组织的融合,形成片区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支撑。同时,在项目安排、资金拨付、干部考核等方面也需要深化改革,形成与片区化产业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标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地方经验为标题的中央文件,国家层面如此重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因为它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我认为其时代价值主要包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始终坚持以系统性观念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及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等。相对来说,西峡县把自身实际和“千万工程”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县级样板,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西峡县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可复制和推广性,西峡县的经验应该被更广泛地传播,被更多人、更多地方了解,从而为完善“三农”政策和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