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夯实基础优化机制
作者:朱懿晗 观看: 272       赞:

近年来,上海市下沉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重心,在落实街镇化解劳动争议主体责任方面细针密缕部署、大刀阔斧干事,通过扩面强基、创新引流、示范提质三个阶段的工作,街镇专业性调解的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扩面强基,着力夯实街镇调解组织基础

2016年,上海市人社局与市综治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重点从机构、人员、经费、场所、制度几个方面,对夯实街镇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基础提出明确要求。以该文件为指引,街镇调解组织覆盖率及场所、人员、经费标准等指标纳入市政府人社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有效推动各区认真落实。

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市已实现街镇调解组织全覆盖,为争议就近就地化解提供了极大便利,并且构建起以街镇专业性调解组织为主,企业、行业、园区、楼宇、商圈等调解组织为辅,相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

目前全市共有街镇调解员1300余人,所有街镇调解组织均有固定或独立场所,各区均落实了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调解工作经费。许多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就调解工作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制度。

创新引流,提高街镇就地化解争议实效

为更好发挥调解在劳动争议化解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上海市自2015年起,根据各区调解工作基础,分三期试点开展引导先行调解工作,2018年在全市全面推开。

为了规范引导先行调解工作,上海市人社局于2018年印发《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规范》,从调解程序、调裁衔接、调解案卷、调解保障等多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作为调裁衔接的关键举措,上海市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又于2019年全面开展调解组织代收仲裁申请工作,即街镇调解不成后直接由调解组织代收仲裁申请材料。此举措既符合先行调解工作内在要求,又可以避免当事人往返奔波。同年,“上海人社”手机APP网上调解功能上线运行,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实现调解在线申请,绝大多数案件分派给各街镇调解组织处理。

通过开展引导先行调解工作,上海市街镇调解组织先行调处案件的占比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49.50%提升至2019年的74.03%。

示范提质,引领街镇调解工作迈向新台阶

2017年6月,人社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选择93家街镇示范单位。经综合考虑,上海市的闵行区梅陇镇、宝山区杨行镇以及浦东新区张江镇被纳入其中。同年7月,上海市人社局组织召开街镇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工作启动会,提出除三个示范区外,各区另选取1-2个街镇参与,以此全面推动全市街镇调解工作上台阶。

2019年4月,根据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的总结验收要求,上海积极部署实施方案,将示范工作验收范围扩大至全市各区,成立由市仲裁和区仲裁机构的代表组成的3个检查小组,到各区示范单位进行实地检查验收。

经过综合示范工作的开展,上海各示范街镇的调解工作取得极大进展,在各自区域内织就了一张基层调解工作网。例如,闵行区梅陇镇制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占地250平方米的镇级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全镇24个村全部建成标准化联调室,另建成一家楼宇商圈联调室,辐射核心商务区。浦东新区张江镇调解委员会在张江、孙桥两个社区进行“一体两翼”的工作布局,成立“江心听语”调解工作室,引入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

2019年4月,上海市人社局又印发《关于推进本市街镇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实体化建设的意见》,从健全街镇调解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员、落实办案设施、协调经费保障、规范工作制度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出要求,并将于2020年底对街镇调解组织实体化建设成效进行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