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待提升
观看: 557       赞: 1

当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升。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不同作物间、不同产业间、不同区域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很不平衡。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

从主粮扩展到全产业链

“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以实现机械化为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罗锡文说,我国农机装备还有很多短板,高效率、多功能、精准化农机装备还比较缺乏,这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甘蔗、棉花产业现在陷入困境,主要就是因为缺少先进适用的作业机械,导致用工多、生产成本高,产业竞争力弱。因此,支持农机化的力度不能减,当务之急是推进全面机械化。

目前,农机需求结构在发生变化。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表示,当前主要大宗作物生产人工成本的占比均超过40%,机械化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的现实选择。对农机化的需求,已经从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环节延伸,正在从粮食作物快速向经济作物、养殖业、加工业拓展。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机的需求,由关注价格向注重品牌和质量转变,更注重以机械化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作业效率,注重获取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认定并公布了4批共453个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畜牧主产省份推进主要畜种养殖、重点生产环节、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渔业主产省份推动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筏式吊笼与底播养殖等养殖模式机械化。作为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农业机械正在全面融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突破丘陵山区农机化痛点

我国丘陵山区分布在19个省份,1400多个县市,是粮油糖及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许多地方缺乏机耕道路,田块细碎,高低不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适用机具不多,机械化发展滞后。

2019年,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只有4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对此,农业农村部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在农田建设中明确支持土地平整和机耕道建设,加大扶持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研发推广。

重庆市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受耕地条件制约,农机化发展滞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秦大春表示,不少地方整村整乡连片改造,建成一批万亩级“宜机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示范基地。

江西省立足农业大省和丘陵山区的特点,启动了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促进了农机化全面发展。江西省瑞金市农机局局长刘醒吾表示,自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农机装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伴随土地规模经营,农机作业向大中型专业化方向发展。

专家认为,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要加快构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田农机配合的机制,推动农田建设、品种培育等各方面的宜机化。丘陵山区县市要在涉农资金整合中,加大对农机作业、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支持力度,合力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进程。

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是方向

在我国,很多蔬菜、水果、园艺作物依靠设施种植,其附加值常高于大田作物。据统计,我国各类设施农业面积达5000多万亩,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设施农业面积达2800多万亩,均居世界第一。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涂志强说,相对于庞大的面积,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相对滞后,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3%,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亟待加快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体系,还面临两个重点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改进优化栽培模式和种植方式,以适应和扩大各种农机装备的应用空间;二是农机装备研发制造者要考虑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特点,在小型农机和智能农机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表示,将瞄准设施种植绿色高效发展的机械化需求,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全面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支持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将重点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生产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生产服务社会化。

摘编自8月17日《经济日报》

乔金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