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条路径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苏州市食安办召开食品安全检测联盟启动会苏州市食药监局召开一季度媒体恳谈会苏州工业园区度假区市监分局专项检查春季学校食品安全昆山市监局专项排查涉嫌假冒伪劣食品吴江开发区﹙同里﹚市监举办学校食堂食安知识培训张家港塘桥市监全力守护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张家港市监局开展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太仓市监局探索罚没物资分类处置模式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2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4-12

苏州三条路径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大家都知道,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必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黑心商家无生存空间,这就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落实责任,形成日常化、制度化、常态化的监管体系。近年来,苏州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通过三条路径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构筑市民餐桌安全防线。
    共享检测数据,打造抽检工作“苏州品牌”有一起惊动公安部的食品非法添加案就是从一次抽检开始的。市食药监部门、公安部门对某过桥米线公司存放的调味料进行抽样检验,发现含有罂粟成分。在掌握该调味料系从武汉购入后,苏州市组成专案组赴武汉检查,查获含有罂粟成分的调料800余公斤。
    经查,2015年至2017年间,该公司销售含有罂粟成分的调料至江苏、上海、湖北等全国十余个省市,案值达1000万余元,多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苏州市打造食品抽检工作“苏州品牌”,在全省率先成立独立的市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率先建成覆盖城乡食品安全的监测预警网络,率先统一发布抽检信息,率先提出“千人抽检率”考核指标……一个个检测数据,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抽检各类食品样品73663批次,不合格1250批次,合格率98.43%。千人抽检率持续保持全省领先。不合格问题核查处置完成率、抽检信息公布率、企业抽检不合格记入信用档案率,均达到100%。
    除日常抽检能发现问题并阻挡问题产品的,还有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食用农产品上市实行“身份证”、“健康证”两张证,使得苏州80%以上的大宗食用农产品快检全覆盖,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信。
    今年2月,原苏州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平台全面升级,并正式更名为苏州市食品安全检测联盟数据共享平台。新平台创新开发在线(移动)采样、任务高效流转、检测能力共享、承检机构管理等功能,可实现在线部署分配任务,抽检数据集中送达,自动生成不合格及问题产品核查流转,核查处置进展跟踪反馈收集等,成功实现了食品抽检工作的全流程“串联”,大大提高抽检工作效率。
    整合十大平台,投诉举报渠道更畅通市民朋友既是食药安全的受益者,又是整治食药安全的参与者。通过12331平台、12345平台、寒山闻钟论坛、公众监督平台等十大平台的资源整合,百姓投诉举报的渠道更畅通,权利的行使更便捷;将食药安全置于百姓、政府全方位监督之下,让违法者无利可牟、无处可逃。
    曾有居民举报苏州工业园区某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过期馅料,并称是用来做月饼的,两处具体存放位置的仓库也讲得清清楚楚。接到举报线索后,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监局)随即对涉事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未发现使用过期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但该企业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已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构成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监管部门决定给予该企业行政处罚,并处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合计1491456.82元。
    2017年,全市食药监部门共受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13128件,较2017年减少18.6%,目前已全部妥善处理。随着全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信息的高效融合与联网对接,各级食药监部门在投诉举报机构的配合下,实现了投诉举报信息实时跟踪、大数据分析、线索共享,为有效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进放心行动,“行刑衔接”让案犯无处遁形。食品、药品、化妆品生产销售中掺假、冒牌等违法行为,夸大宣传、篡改保质期等欺诈行为等,可谓老大难问题,市食药监局对此进行专项整治,连续三年推进放心行动。
    吴中区开展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相城区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卤菜制品的专项整治;姑苏区开展保健食品会销、城乡接合部地区药店专项整治……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专项整治,使某些带有行业“潜规则”性的食药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为了解决食药案件发现难、取证难等问题,苏州市推进食品药品“两法衔接”。去年全市共立案2241件,较前年同期提升58.37%,罚没款3042.23万元。移送公安部门案件135件,比前年增长71%。食药监部门协助公安机关办理食品药品刑事案件18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17人。
    通过“行刑衔接”,双方在信息共享、线索互通、案件移送。联合侦办、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协作愈加顺畅。一个典型的“行刑衔接”成功案例,就是公安部部督案件——假药“舒立轻”案。2016年底,根据相关线索,市食药监局、市公安局组成专案组,对案件展开全方位的侦查工作。2017年1月,专案组在徐州丰县农村院落内捣毁了造假窝点。同时,在苏州、徐州、石家庄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案件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朱佳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