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华通讯员陈远志文/图
“今年风调雨顺,加上化肥、种子和农技得力,合作社1000多亩小麦,亩产1400斤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年!”6月7日,泌阳县郭集镇三官村的恩长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恩长说起今年的麦收一脸兴奋。
聊起种地这个话题,58岁的张恩长立马来了精神:“种地可不是一件小事,要懂科学,还要真上心、多动脑筋,种地还是一个技术活,种地我可有‘三宝’啊!”
种地第一宝就是要科学种田。“地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去种,一定不要犯本本主义的毛病!”张恩长说。有一年天气大旱,村民都把田地犁了犁准备种麦,但是由于缺少雨水,无法按时播种,只有张恩长家的地没有犁,上面还是未砍伐的青玉米秆,妻子一直催着他去砍伐,但张恩长说:“不急,咱自有办法,不下雨也能种好麦子!”
原来,张恩长总结多年的种地经验发现,在缺水的时候,不要急着犁地,啥时候播种啥时候再犁地,以免土地暴晒,土壤中水分蒸发。另外,刚刚砍掉的玉米叶对土地有一层吸湿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补充地面的水分。结果张恩长没浇水、没费力种出来的麦子比周边邻居抗旱种的麦子长势好,亩产还比别人高出100多斤。
种地第二宝就是要算好土地的经济账。“种地要算好账,光闷住头种可不中,辛辛苦苦干一年,肯定你要想着多赚钱!”张恩长从外地引进了豌豆角种植,收了豌豆还可以接着种一茬玉米或花生,等于比单独种植春花生或春玉米多收一茬豌豆角,这样一年一亩地纯收入3000多元,比传统的种植模式多赚1000多元。
种地第三宝就是要规模经营、以市场为中心订单化生产。除承租土地3000多亩外,张恩长还带领周边村群众种植10万亩豌豆,提供订单回收服务,超过5吨的他亲自上门回收。“市场要啥咱种啥。豌豆角在市场上好卖,我们这边主要供给河北的食品加工厂,供不应求,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很高!在采摘的时候,有1000多人前来采摘,每人每天也有70余元的采摘收入!”张恩长扳着指头算起了村民的收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