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商酒务镇梨农忙冬管来年助增收图片新闻加湿器滋润羊肚菌红薯产业甜了生活种养结合助农增收滑县大柳树村建起生产线农产品价值倍增叶县“银线串珠”幸福长新县城乡融合提速乡村振兴固始县政采助力乡村振兴显成效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06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1-03

滑县大柳树村建起生产线农产品价值倍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董豪杰

在豫北平原,位于滑县王庄镇的大柳树村并不显眼,这样的平原村随处可见。几年间,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却变得远近闻名。

同样是守着农田,机声隆隆的大柳树村,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加工车间、机器、技术人员等共同奏响了农产品加工的致富曲。

滑县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秋季正适合花生生长,仅大柳树村,花生种植面积就达1500亩。多年来,花生在当地仅仅是用作原料的农产品,在农村年龄结构老化、缺少年轻人的当下,大柳树村的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农闲时节普遍缺乏收入来源。

守着大片花生,却没能发挥价值,大柳树村的“困惑”亟待解决。省农科院花生休闲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的落地,让大柳树村焕发新生机,在推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示范引导作用,综合效益和帮扶效果明显。

为什么选择发展花生加工?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加工所张丽霞博士介绍说,除原材料外,花生米精选和炒制等生产工艺,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且经营成本低、风险小。

在多次调研考察、沟通的基础上,省农科院专家团队确定了加工车间位置,提供车间设备布局图,并协助申请注册了滑县原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确定以滑县柳枣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原料为基础,以滑县原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了350平方米生产车间、购置了12台关键设备,建成花生精选生产线、炒果生产线等。

花生休闲制品生产技术的关键是推广花生标准化炒制技术,结合精准控温焙炒工艺,开发出高油酸、普通花生炒制产品,并进行花生米的精选分级,结合村里种植作物,开发了6种杂粮粥产品。经过多次调试,不断优化工艺参数,建立了花生炒制标准操作规程1套。

从种花生到精选、加工,大柳树村的花生摇身一变,从农产品变成了加工品,效益大大提高。村民的账算得清楚:就花生而言,按照每亩700斤花生的产量,花生米精选分级销售每亩能新增效益350元;炒制后,亩新增效益3500元;配方杂粮粥每100斤能够增加经济效益500元。项目实施后,大柳树村当年销售花生制品和杂粮制品共1700箱,实现销售收入约12万元。

目前,大柳树村已经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打造了“电商+”经济发展模式,以省农科院技术为支撑,以滑县柳枣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原料为基础,以村里的滑县原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运营公司,采用分散加工、集中销售的操作模式。农户以生产、入股或就业等方式参与产业运营,各主体分工明确,效率提升。

“好操作、可复制、易推广,既容易被农户接受和使用,也适合复制和推广,这对实现‘一村一品’很有帮助。”张丽霞说,以原味炒花生为例,小型原味炒花生果生产设备0.3万~2万元,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农民掌握技术后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炒制生产,炒制的花生由合作社统一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统一销售。农户一次性投入低、生产灵活,也没有销售后顾之忧。

为指导农户参与,专家团队采取“邀请带头人走出去观摩+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的形式,为大柳树村累计技术指导培训100人次以上,重点培养了3名掌握花生休闲食品加工全程生产的技术人才。与此同时,在产品生产、上市之初,专家团队就开始指导品牌打造,产品统一对外推广和销售,并创立了“柳枣园”农产品品牌,通过公众号、销售小程序等新手段,丰富产品的销售渠道,宣传提升“柳枣园”品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