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专注,动作轻柔,1月2日上午,杨凡正在制作一个名为“马上封侯”的泥泥狗,红褐色的泥土在她手上慢慢成形,之后经过晾晒、扎孔、上底色、点化、上光等多道工序,就可上市销售了。
今年18岁的杨凡是周口市淮阳区城关镇贾庄村监测户杨涛的女儿,现就读于周口交通技师学院。两年前,区委办公室结对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时,发现杨凡一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于是立即反馈并将其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实行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让杨凡家很快走出困境。
杨凡深知,只有勤劳奋斗,才能真正摘掉监测户的帽子。去年3月,爷爷杨新廷去世,临终前叮嘱杨凡:“虽然政府在帮我们,但我们也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赚钱,不拖国家的后腿。泥泥狗是咱家的饭碗,你要把泥泥狗手工艺传承好,创造新生活。”爷爷的一席话让杨凡坚定了将泥泥狗手工艺传承下去的决心。
杨凡不怕苦、不怕累,一天学做12个小时。她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充分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学习泥泥狗制作工艺,有时她还跑到附近的泥泥狗专业村金庄行政村取经学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杨凡已然是一名技艺纯熟的手艺人了。
“每逢周末回家后都会与奶奶一起捏制泥泥狗,现在利用闲暇时间制作的泥泥狗一个月可赚数百元,也算是勤工俭学啦。”杨凡风趣地说。
对于泥泥狗的发展,杨凡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有心劲:“我要把泥泥狗手工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脱贫户和村民掌握这项非遗技艺,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杨凡只是淮阳区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淮阳区开设泥泥狗展厅,举办非遗展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些举措为泥泥狗、布老虎等非遗技艺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一批批文创人才在此创新创业,掀起一股股文创风。如今,这些泥泥狗、布老虎等非遗文创产品不但在省内售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并带动周边几个乡镇一起发展产业,成为一张色彩艳丽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付留兵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