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在守正创新中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油画学习中临摹课程的重要性司法领域“请托型”诈骗案件探析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建议浅析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机制“涉农检察+”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完善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4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2-19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白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而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民心所向的文化必然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以唐代历史为背景,以诗人高适的视角讲述了他与李白的一生,并带出了唐代诗人群像,为观众展现出大唐的雄浑气魄以及唐诗传承千年的经典魅力,而这种魅力正是千年一直闪耀的中国文化之光。影片注重美学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表达,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用历史史实展现故事画面使观众代入感更强

《长安三万里》中人物造型很讲究,所有人物的上半身都比下半身略长,符合唐代绘画、陶俑中的人体比例,突出唐代人尚武的特点,这与以往其他作品中唐代人物形象不同,在唐代人体美学上实现了有意义的创新。玉真公主的造型也与唐代绘画作品中的贵妇仕女形象一致,一袭橙黄色抹胸长裙,臂挽披纱,手持圆扇,发髻高耸,胸佩璎珞,花钿樱唇,体态丰腴。除了人物形象,影片对人物经历的还原也比较到位。《唐才子传》里记载李白年轻的时候“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在这部电影里,李白吟诵了“抚长剑、一扬眉”;影片中开元年间李白对高适说“我们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很快让我们想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天宝年间,李白受玉真公主引荐入朝做官,为杨贵妃题诗,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千古名句。

这种依据唐代社会史料描绘唐代图景的表现手法,使观众能够更快地融入故事情节,沉浸式体验唐代文化魅力。

用国粹唐诗串联故事情节引起观众情感共鸣

《长安三万里》用到了48首唐诗,这些唐诗有两大特点:第一,它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让人们一听到就能唤起记忆甚至随口吟诵;第二,它们都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清晰地呈现出李白、高适人到中年,面对诸多艰难困苦但无所畏惧的状态;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让我们看到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每一首诗都出现得恰到好处,把168分钟的影片串联得天衣无缝,使观众在相对较长的观影时间内并没有感到枯燥。

《长安三万里》当中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叫作“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所以,诗歌就是唐朝文化的代表,48首唐诗串联起一幅大唐盛世图景,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用时代精神聚焦主题呈现使观众情感不断升华

文化跟历史相通的地方是“意”,是史之意。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艺术作品可以去了解那个时代。《长安三万里》就是一扇窗,把你引向长安,引向唐朝,引向那个诗歌鼎盛的伟大时代。人的伟大是一个时代伟大的最典型的标志,因此,这部影片中所展示出的诗人群像、表现出的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理想,才是让人感受到这个时代伟大、文化繁荣的关键之处。我们从古代汲取的最重要的力量就是精神,大唐精神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赐金放还后还可以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有高适,他即使是在前半生上下求索但是迟迟没有任何进展的困顿阶段,仍然没有放弃永恒的自我成长,所以史书评价高适“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长安三万里》不仅展现了各位诗人的文学才华,更凸显了家国情怀之下他们所拥有的独立人格和政治抱负,让我们看到以李白、高适为代表的唐代诗人怀揣梦想、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不仅是影片的主题,同时也连接着当下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在中国人看来,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长安三万里》满足了国人对大唐文化的想象,通过李白、高适等典型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们对大唐、长安、黄鹤楼、唐诗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想象与表达。典型形象的魅力能够穿越时空,持续传递给后人以力量,在此意义上,《长安三万里》实现了美学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表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竞相涌现,《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中国奇谭》等,都用鲜明的时代表达彰显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与精神。随着《长安三万里》掀起的“诗词热”,对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创新性表达成为文艺作品鲜活生命力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展现出中国人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