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弘尚伟民/文李庆琦/插图
在黄淮海平原地区,有句谚语“大麦不熟小麦熟”,是用小麦比大麦晚熟的常识,讽刺弟弟、妹妹先于哥哥、姐姐结婚成家的事。
《诗经·周颂·清庙思文》中有一句“贻我来牟”,“来牟”繁体字作“麳麰”。由此可知公元前11世纪麦子就已传入关中地区了。古代所言“麦”,是大麦与小麦的统称。具体说,“来”指小麦,“牟”指大麦。
小麦起源于西亚的“新月沃土”地带,即现在的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和黎巴嫩部分地区,叙利亚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东南部、埃及东北部。有专家认为,世界主要的古代文明都与小麦有关。
小麦传入我国的线路大致有以下四条:一是欧亚草原快速通道及长城地理沿线,二是沙漠绿洲通道(后来的丝绸之路),三是青藏高原边缘地带至内陆,四是印度等南亚线路。专家推测,小麦有可能是通过以上一条或者多条线路传入中国的。
在来到中国之前,小麦已经从西亚出发,先是传播到邻近的非洲,滋养了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此后又传至印度河流域,培育出古印度文明,而小麦的起源地本身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的诞生地。
普遍认为,小麦在中国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的。随后传入了邻邦朝鲜和隔海相望的日本。
小麦是全球粮食中的“老大”,它占了四个“世界之最”:即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布最广、消费量最大。小麦也是主要的口粮、商品粮和战略储备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核心地位,目前全球种植面积超过220万公顷,年产量7.3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三成。我国小麦产量排世界第一位,其后依次是印度、美国和俄罗斯。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播种期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次年5月下旬6月上旬成熟,生长期在230天左右。
作为小麦的“哥哥”或“姐姐”的大麦,虽然是全球栽培的第四大禾谷类作物,而且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阔,但在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上,与小麦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
大麦的适应性很强,遍布于世界各地。从北极圈附近到赤道周围,从盆地到高原,均有它的踪影。因为它喜冷凉和湿润气候,在北纬67°到南纬45°之间,尤其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最多,种植面积占世界大麦总面积的90%左右。
大麦在我国种植也很广泛,但产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青藏高原。但西藏、青海、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在海拔4200~ 4500米的高寒地区,仍是大麦种植的集中区域。
在黄淮海地区,大麦播种期在11月中旬,次年的5月中下旬收割,生长期约180天。因为大麦生长期比小麦少三四十天,即使晚播近一个月,成熟期仍然要比小麦早十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