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不是普通商店,不能只顾卖药品,要对症下药,必须要有药学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姑苏区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执业药师“挂证”一直是社会顽疾,久治不绝,其原因有四:
一是执业药师缺口仍较大。近年来,虽然执业药师注册数量与社会需求一直在动态变化,但始终是供不应求。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全区有317家药店,但注册执业药师只有250人,药师数量明显不足,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由于执业药师数量和社会需求存在缺口,所以“挂证”行为难以根治。
二是供需双方“挂证”需求一致。部分执业药师为了获得额外报酬,积极寻求“挂证”市场;而部分药品经营者为了降低药品经营成本,不愿聘用全职执业药师,便租用执业药师注册证,应付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日常检查。双方互为利用,助推“挂证”市场日益猖獗。
三是法律规章不明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负责处方审核,指导合理用药。《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现行法律法规对执业药师不在岗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行为明确了罚则,但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与执业药师不在岗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行为,是否为同一性质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对于“挂证”的执业药师,往往采取注销注册证的处罚措施;但对“挂证”的药店如何依“法”查处,则是摆在监管人员面前的难题。
四是社会监督和市场监管难。执业药师事中事后监管主要是指对其注册后执业行为的日常监管。从实践看,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效果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多。目前管理方式尚不能满足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到位,管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查处。特别是执业药师与患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社会监督的良好环境。
(苏监 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