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冯刘克
初冬时节,郑州市中原区陇海路与丹水大道交会处的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
“我家就在干渠北岸,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清澈的渠水。”家住中原区阳光花园小区的杜成焕说,“一有空我就过来转转,这里绿化好、空气也好。”
丹江水来到郑州这座繁华的都市,就一直被小心呵护着。
11月26日下午,在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二七区段,绿化工人正忙着清扫落叶、修剪树木和涂白树干。
“我们负责公园里100余万平方米的绿化养护工作,每天来干活的工人有150名。”项目负责人聂跃文说,“为了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的水质安全,防虫治虫的药物我们选用的都是生物环保制剂,连柴油绿篱修剪机也改成了纯电动的。”
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上,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的设计也颇为用心。“干渠两岸100米之内种的都是油松等四季常青的非落叶乔木,这样就不会有大量落叶飘入渠道。此外,为了减少人们活动对渠水的影响,公园内没有修建公厕,绿化带靠近干渠部分也不设置人行步道和休闲娱乐设施。”聂跃文说。
通水十年来,郑州市在城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两侧建成了集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公园60余公里,绿化面积20余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增了82个郑州人民公园。
“南水”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1月25日,记者来到郑州航空港区小河刘泵站,9台抽水泵正开足马力抽水作业。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该泵站已累计向航空港区及郑州东区供水超6.45亿立方米。
站在南水北调中线“咽喉工程”--穿黄工程的观景台上,向北看,雄浑黄河摆动腰身,浩荡东去;向南看,清澈的丹江水沿着明渠奔腾而来。通过两条穿黄隧洞,丹江水以“江水不犯河水”之势穿越黄河一路北上。
紧邻穿黄工程,是50平方公里的生态观光项目。这里,花木繁茂,鸟儿翩飞,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被划进水源保护区的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把保护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作为改变该村人居环境的契机。
“我们村里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家家户户的污水通过管网统一收集处理。”谈起村容村貌的大变化,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赵东民自豪地说,“以前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现在每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花有草,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公园。”